8旬老人的故鄉情
“我沒有別的心愿,就是希望老伴兒能吃點兒海參,讓身體好好的,我們能多相守幾年……”這是一位樸素的阿姨對雙舉海參萬菲菲說的一句話,說到這里的時候,阿姨已經情不自禁流出了眼淚。
阿姨是在別人的介紹和陪同下來到雙舉海參的,這次她為老伴兒徐大叔挑了兩斤最好的雙舉純淡干圓刺參王。我們第二天看報紙的時候,無意中知道了更多關于徐大叔和阿姨這對老夫妻的感人故事。
通過威海晚報的報導,我們了解到,原來大叔是老威海人,離家幾十年,一直惦記著家鄉,如今已是八十六歲高齡,雖然身體不太好,但大叔仍然堅持回鄉探親,為家鄉人民送上自己的心意,捐錢物7萬多元設立了"孝順和睦戶"基金,圓了心中的一個故鄉夢。
徐大叔夫婦和萬菲菲、節蕎延在雙舉海參店里合影留念。
徐大叔對故土的深情,對家鄉人民的熱愛深深感動了我們,那天的早會上,接待大叔大姨的菲菲說,大叔大姨穿著非常樸素,大姨用的錢包是紙折成的,他們真正是帶著一顆無私的愛心來到威海的,大姨對雙舉海參的認可,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,選擇雙舉海參是一份信任,只賣貨真價實的海參給每一位進店的家人,咱心里也特別舒服和踏實。
以下是《威海晚報》2014.10.20日對徐大叔夫婦此次威海之行的報導
8旬老兵為家鄉捐款7萬余元 設立"孝順和睦戶"基金
徐芹再次回到故鄉,向故鄉捐款7萬余元。
10月16日,文登區界石鎮大高坎村迎來了一對耄耋夫婦。86歲高齡的徐芹和老伴相互攙扶著再次踏上故土時感慨萬千:“我在這兒我出生,不管離開多久,家鄉都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?!闭菫榱诉@份鄉情,俆芹拿出自己的7萬余元積蓄,希望為家鄉教育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作一點貢獻。
徐芹出生在界石鎮大高坎村一個貧困的家庭,父親因參加革命工作,被日本侵略者殺害。徐芹16歲參軍,背井離鄉,到南京參加革命,離休前系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政委。在他鄉的幾十個年頭里,徐芹從未停止過對故鄉的思念。1986年,闊別故鄉40余年的徐芹終于第一次踏上了回鄉路途,那一次回鄉,雖匆匆忙忙,卻增進了對家鄉的認知和對鄉親的感情。
有了第一次就更期待第二次。今年10月16日,已是86歲高齡的徐芹雖然行動不便,但仍堅持回鄉探親,了卻思戀故鄉的夙愿。當雙腳踏上故土時,徐芹淚眼婆娑?!敖K于能體會‘少小離家老大回,鄉音無改鬢毛衰。兒童相見不相識,笑問客從何處來’的情感?!?/FONT>
再回到兒時走過的小巷,村頭村尾小河田地依舊,路邊青石雕刻著歲月斑駁。一路走來,老人侃侃而談,急切尋找著他記憶中熟悉的地方,記憶里的土房土路已不在,取而代之的是寬闊筆直的柏油路和高大整齊的磚瓦房。故鄉的點滴,都讓徐芹回味無窮。一路上,老人都被熱情的村民包圍著,他們有的為老人指路,有的給老人講述老房子變遷的故事。徐芹嘴里不停地嘟噥著:“變了,變了?!边@里確實變了,但又似乎沒變,變的是陳舊的建筑、曾經破落的農村環境,不變的是風俗民情,當地獨特的風俗民情依然保留至今,讓老人盡情回味遐想、獲得慰藉。
重回故鄉,看到故鄉的日新月異,徐芹很是激動,唯一的遺憾就是忙活了一輩子,卻沒能為家鄉作點貢獻。懷著一份愧疚,徐芹夫婦在鄉親們的攙扶下,挨家挨戶拜訪,并為鄉親們準備了豐厚的禮品,同時徐芹夫婦向界石鎮中學捐款2萬元和3臺電腦,把為家鄉作貢獻的重任托付給了下一代,還向大高坎村村委會捐款42000元,設立“孝順和睦戶”基金。(實習生 王曉根 通訊員 邵明媛)